当前位置:主页 > 由“献身热情”到职业伦理
时间:2006-02-20 10:25:11来源:江南官网网址作者:点击:2243
上周北京人气儿特火的一件事,是大学毕业生报名下乡———去当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为什么特别火呢?因为条件优厚:一旦被聘用,将按公务员待遇,各类保险全部上齐;平均工资每月能拿到2500到3000元,两年后经考评合格,外地生源可解决北京户口,三年合同期满后,可优先录用为公务员,或给予考研加分的优惠。
在我看来,这件事至少说明,在当代,政府要想达到一个目的,手里有着比较充分的资源来驱动。而要通过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来达到相同的目的,则要困难得多。个别怀抱改造乡村理想的“大学生村官”,至少10年前就出现了,不管结果如何,都是奉献精神。而今,就“三年内村村有大学生”这样一个迫切和简单的目标而言,利益的驱动显然更为奏效。
电视台策划做这个话题的讨论,有人提出:这项政策能不能让大学生长期留下来?我说,不能提这样的问题,因为这项政策的设计根本就不是建立在对大学生“扎根”的期待之上的。作为一项利益驱动的政策,它也根本没有调动人“扎根”的资源。
那么,对于这项政策,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对于农村来说,由青年知识者(不见得一定是大学毕业生)短周期服务的“接力”,是否可以代替一个人“扎根”的效果?利益驱动的手段,能否达到精神追求所达不到的目的?
您说:不用问了,短周期的“接力”肯定不如长周期的“扎根”;一个怀着功利目的的人肯定没有一个怀抱理想的人那样的热情奉献。我说:这没错。但是,北京有3987个自然村,,您有多少这样怀抱理想、愿意扎根的人呢?如果您的数量不够多的话,那么,依靠“接力”来完成,同样的目标,是不是一个次优的选择呢?
当然,这样一个政策设计算不算次优,也还要有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不是报名者献身农村的理想热情,而是他们忠于契约和雇主的职业伦理。那么雇主是谁呢?虽然他们当的是“村官”的助理,但雇主现在还真不在村里。我把这项政策看作是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政府把纳税人的钱“转移”给落后地区的农民———不是直接给钱,而是给用钱买来的智力。这个智力从谁那儿买呢?就从报名下乡的大学毕业生那儿买。钱落在大学毕业生的口袋,但是智力要从头脑里流出来,留到村里。这样一项转移支付才算是成功实现了。如果智力没有留下来,只是钱进了大学毕业生的包里,那么大学生自己就成了转移支付的对象,纳税人的税金,就违背了政府的初衷,流错了方向。纳税人就要批评政府的这项政策是失败的。所以,他们不必长久地留下来,只要在合同期内,认认真真地尽一份智力,纳税人的钱就没白花。
从政府拿钱,给村民办事,大学毕业生“村助理”的角色,的确比较特殊一些。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组织,在法律上,政府没有派员的道理。这笔钱本来应该,并且早晚要由村民自己来出的,如果他们对智力的需求特别强烈,并且拿得出这笔钱的话。但是,村民毕竟与政府不同,即使一个村子足够富,他们也拿不出户口、优先录用为公务员和考研加分等这些金钱之外的资源。所以,现在这个事要办成,还得政府来办。但他们终究是村民的雇员,只是现在由政府“代为付酬”。
总之,这是一次由纳税人掏钱支付的较大模式的社会实验,有可以看得到的收益,也有想得到的风险。其风险之一,不在大学毕业生有没有献身热情,而在大学毕业生有没有职业伦理。而乐观地说呢,它可能建立一种城乡之间智力流动的稳定机制,拓宽了“就业市场”的概念,“到村里去上班”未来不是不可能的。而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改造农村的理想,也可能通过这样的“就业市场”模式得到实现。
关键在于需求与供给。乡村对智力的需求与城市对就业的需求,都是需求;乡村拿得出来的钱和城市拿得出来的智力,都是供给。政府目前的财政支付只是确认、联结和启动双方需求与供给的媒介。
上海向阳职业生涯编辑部:李石
江南app体育官网入口ios-职业规划-个人江南app体育官网入口ios-江南app体育官网入口ios师-江南官网网址23年培训资质
Copyright © 2002-2024 江南官网网址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100189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