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不可盲目,职业规划是基础-江南app体育官网入口ios - 江南官网网址

免费咨询电话:400-057-1108

考研不可盲目,职业规划是基础

时间:2010-01-29 17:50:41来源:江南官网网址作者:点击:2755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聘难已经成为当前人力资源开发的两大重要课题。尤其是自去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职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这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企业对求职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在就业与择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未来规划和发展的考虑。因此,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成为了中国教育当前的重要课题。

2009中国就业与职业规划高峰论坛上,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媒体的嘉宾们就高校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工作该如何开展、职业规划如何帮助毕业生快速理性就业,融入职场生活、以及用人单位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问题共同畅谈。这次论坛无疑是场头脑风暴,嘉宾们提出的许多新思路、新构想,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在高峰对话环节有位大学就业指导师提出,职业规划不光是别人的事情,也是自己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感觉到职业规划迫在眉睫。做为一名大学的就业指导师,他很想通过职业规划来帮助大学生更快地实现就业,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但是在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到底要如何制定才能更加切实有效呢?

当然,还有一批专科大学生想升本科,本科生又想考研究生,所以今天我们不是谈职业规划,而说说“专业规划”。然而,专业规划又是建立在职业规划基础之上的。

究竟是研究生学位比较重要,还是专业方向比较重要?广东某大学政治学的一位研究生在2009年末求职时感慨说:“两年前本科毕业时本可以进入一家银行工作,但因为读研而放弃了,现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不知道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有此感慨的不止此一人。不过静下心来思考,该同学是否真的希望成为一名银行人才,还是对政治学专业情有独钟?如果本科毕业前就把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关系想清楚,生此叹息或许大可不必。“专业规划”,即是说要在考研之前就想清楚研究生专业与自己的理想有多远。人才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再也不是数年前可以让众多本科生把读研当作“骑驴找马”的过渡阶段了。研究生贵在“精”,德国在本科教育阶段就明确划分了应用教育和研究教育,美国的研究生大都是五年制的博士,两到三年的硕士有很明显的职业培养目的。而中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虽然强调以研究为主,但仍摆脱不了“就业”为导向的色彩。如果读了一个与自己未来想从事的工作方向截然不同的研究生,是不是与工作的距离拉大了?

 

特别策划:十大热门考研专业深度解析

 

很多同学觉得学历层次是门槛,多多少少忽略了专业的重要性。在考研前必须要做好“专业规划”,想清楚专业能给自己未来的职场发展带来哪些长处,或者有哪些需要弥补的不足,才是深思熟虑。

 

什么是“专业规划”?

 

所谓“专业规划”,指的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包括对未来职业方向的定位,以及在研究生求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方法去接近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在这方面,有很多未雨绸缪的做法,比如学习期间到相关行业实习,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提前参加行业招聘会,听取业内知名人士的经验,向已经工作的师兄师姐取经等都是“专业规划”的表现形式。如果没有做好“专业规划”,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所取得的学位能发挥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是没有明确认识,甚至是与自己未来的计划南辕北辙。

 

在考研热的带动下,很多同学认为职业规划是临近毕业的事情,也似乎忽略了更之前的“专业规划”,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盲点三:过分美化内心中的专业前景

 

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跨考”一族。由于不喜欢目前的专业而希望换个专业,把希望寄托在考研上,这本无可非议。但没有找准方向,在对锁定目标尚未考察清楚的情况下就已经箭在弦上,造成了今后期望值降低。一些基础类学科的同学把目光放在应用型专业,希望进入跨国企业或者央企,但发现大型企业不仅在专业方面有所限制,对于外语水平、技术水平、综合素质都有要求,而且应用型专业的毕业生也相对较多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参加金融联考、心理学联考的同学都把银行、心理咨询事务所作为就业目标,事实上涉足这些单位并非易事,烦琐的面试、高度程序化的录取过程都让人紧张万分。许多理工科的同学跨考文科,希望能够从高强度的计算和实验工作中解放出来,却发现自己的外语水平和交际能力成为未来发展的绊脚石。如果只是觉得换个专业就大功告成,很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缺乏对现在专业有更清晰的认识,在临近职场的时候自乱阵脚。某个专业是不是适合自己,不能只用“实用主义”来衡量。机会要靠自己来创造,换专业之前就应该思考自己是否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以及如何通过该专业的学习来获取接触工作的相关途径。

 

盲点一:先考研,再择业

 

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观点:就业形势严峻,先考研当个过度,反正学位高了,就算就业门槛提高,自己也有备无患!这部分同学大都是考研的“后知后觉”者,在大三甚至大四时候才开始着手准备,之前对考研没有清晰的认识,更别说选准研究生专业和方向了。对于考上研究生之后如何规划,更没有明确的规划。这类同学在报名的时候可能会选择比较热门的专业,比如金融、法律、计算机、通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新闻学、广告学等,就业面广,比较实用,为的是今后容易就业;选择相对冷门的专业,比如“985”工程高校招收研究生专业中报考人数比较少的,或者是基础学科和农林类学科等受优惠政策照顾的专业,为的是求稳求保,争取考上;选择本校本专业,掌握信息优势;选择西部地区高校,录取门槛相对较低……总之,考研的目的主要是“能上”或者“毕业后容易找工作”。这样一来,对于专业本身的认识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如果一时失利,往往也是争取调剂,考经济类、新闻类未果而被调剂到政治理论、教育学、历史学的人大有人在;目标是东部沿海的“985”高校,退而求其次到中西部地方大学的也比比皆是。这时候对于调剂后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没有太多的考虑,失去了找工作的时机,也没有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形势更是逼迫自己不允许做更多的考虑,只能先读研再作打算。

以上三点只是比较典型的忽略“专业规划”的情形,在考研之前缺乏对专业的详细考察,缺乏对自身和专业结合度的思考,缺乏对考取专业后对职业发展的规划,都是没有做好“专业规划”的情况。考什么专业,考上之后如何继续弥补专业上的劣势以发挥自己的专业长项,这些都应该在报考前就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做好“专业规划”,才能让专业的作用发挥到得充分。

 

盲点二:一味准备考研,忽略全面发展

 

许多同学在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就立下誓愿一定要考研究生,提升自己的学位层次,考到一个自己心仪的学校,重新开始大学生活。有这样打算的同学往往从大二结束基础课程学习甚至大一刚一入学就着手准备了。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接触到就业市场,也没有对未来职业规划有清晰的认识,信息来源也只是师兄师姐的口口相传或者老师的倡导,对于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并不多。同样一所学校的新进研究生,有的同学在研究生阶段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在研究生会或者团委担任各种职务;有的同学在社会上实习兼职或者创业打工赚取工作经验;有的同学早就着手准备考取各种相应职业资格,为日后工作打基础;有的同学跟随老师做课题,很早就酝酿发表文章的有关事宜……研究生以研究为主,但也要兼顾毕业之后的很多事情,结合自身的特点为将来继续研究或者走向职场做充足的准备。由于忽略了对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专业和自身结合程度的认识,只能按部就班的完成课程或者完成老师布置的课题,所学的知识或者所经历的事情与未来自己想从事的行业方向差距较大,反而偏离了预期的打算。到毕业时,很多研究生还只能抱着简历“海投”,至于用人单位希望招收什么样的人才和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依然不是很清晰。

 

自我定位——从主观出发做好“专业规划”

 

技术型专业:找准自己的方位

 

对于工科、医科、农林等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找准自己的定位成为当务之急。理工农医类行业,即使是某一企业内部也有比较详细的分工,待遇和工作状态都不一样,如果不事先摸清楚底细,往往会发生工作之后不适应或者遗憾错过机会的现象。一位在长三角台资企业从事电脑配件销售两年的毕业生说:“如果当初考了研究生,可能就有机会进入公司的研发部了,工作稳定,自己也感兴趣。”而有的同学则很满足于出差“来回跑”的生活状态,认为积累了人脉,也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由于市场萎缩,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业缩减了招聘计划,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同样,通讯和互联网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脚步。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在读的同学们必须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不满足于销售、技术维护、售后等工作,而提高自己的目标定位,接受挑战。

此外,不要因为暂时的就业形势紧张而放弃自己的专业。技术类公司同样有许多非技术类管理岗位,比如市场、销售、行政等,而且也比较倾向招收与公司运营主体专业相关的人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运营总监叶阿次以亲身经历说明了专业与成功之间的关系。他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与现在工作的专业完全不对口,但实际上计算机专业所要求的缜密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却为他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一些大型咨询公司也倾向招收专业类的咨询人才,比如一位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就成功进入渣打银行从事行业政策分析研究。     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一定要事先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很大程度上,导师的研究方向可能就是自己以后就业所从事的方向。一位本科学化学,硕士学材料,博士搞芯片的学长说,自己每个学习阶段关注的学科领域都和导师研究方向密不可分,因为自己所接触到的环境都与导师的项目息息相关,如果事先能够做好心理准备,可能更有进取的动力,也能做好自我规划。

 

 

热门专业:增强自己的“软实力”

 

金融、经济、工商管理、法律等专业的研究生一段时间以来被冠以“热门专业”的头衔。危机袭来,财经类、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一些财经类、对外贸易类院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多谈目前学生就业的具体情况,但对于2009年的就业情况心存担忧,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示:“金融危机肯定影响学生就业,影响有多大尚不好确定,但应该是个不利因素”。根据市场反馈,营销类的招聘人数减少,金融专业类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想在冰河期保持专业热度,这些专业的人才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在专业上做文章,更要让自己的“软实力”有所提高。即使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金融机构招收实习生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往往一个名额空缺出来会有数十位名校的学生来争取,把握住一次实习机会对研究生来说也是比较难得的。荷兰合作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人力资源经理陆劲英表示,如果大学生能从大一尽早地开始通过实习或参加公益活动接触社会,就越能看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那么在大学期间就可以有目标地去择业。发表高质量的研究型论文也是证明自身实力的途径之一,很多研究型机构比如金融研究所、咨询公司、证券公司等非常重视毕业生的研究实力,也就是其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潜力。此外,参加各种国际性比赛,各种创业大赛,也是展现领导能力和国际化眼光的好方法。

 

复旦大学大四学生小翁说,从踏进大学校门起,他就立下了志愿,毕业后一定要进“四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谁也没有想到自己毕业时竟然赶上了这样的就业寒冬”。随着一连串的求职失利,小翁的就业目标改变了:只要能跟金融、保险沾边的行业就行。热门专业的研究生还要面临非对口专业的挑战,许多非金融、经济、管理、法律专业的人才凭借自身优势往往可以打破专业限制,异军突起,在应届生求职时击败对手获得领导者的青睐。不管是在相关行业单位实习,还是考取相关从业资格,都是向用人单位传达一个信息——自己有志向也有准备接受这份工作的挑战,也能够说服对方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因此,如果想继续保持热门专业的热度,在两到三年中做好准备工作是必须的,也是“专业规划”所要求的。

 

如果做好了专业规划,即使遇到寒冬也一样不慌不乱。一位上海财经大学投资学的研究生“四大”的简历一个没投,在他看来自己的目标是证券公司的研发部门,自己的实习经历和考取的资格证书也都是以此为导向的,因此别的工作对他吸引力不大。“即使今年证券公司遇冷,今后总会有机会的,我只要做好准备就行了。”他信心满满的表示。

 

基础专业:知识储备最重要

 

中文、历史、社会、哲学、数学、化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的毕业生面对经济危机该如何应对?一位被南方报业集团录取的历史系研究生小许回忆说,笔试的题目涉及的领域很广,考查的知识点很多,因此许多非新闻专业的同学都被淘汰了。自己一直以来都以进入新闻行业作为目标,因此特别注意收听中央台的新闻广播,也参加过新闻系师兄的经验座谈会,有所准备。面试是集体面试,讨论经济问题,自己的专业是经济史,而且经常查看几个大型网站的经济评论,所以最后做的总结性发言比较出彩,成功被录取。许多同学把广告公司、公共关系公司作为就业的首选,2009年广告行业受到重创,很多人没了方向。但仔细看来,在此之前这些同学也没有做很充分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总结,如果实力足够强,企业的市场、销售类职位也是可以竞争的。

 

此外,基础类专业人才较容易受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青睐。根据历年调查统计,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大户,占到当年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2.7%左右,这一就业市场是相对稳定的。公务员考试的范围也很广泛,而且采取公开面试的形式,对于时事政治、综合评论的能力有所侧重。能力是一点一滴通过自我消化知识而形成的,这些准备活动如果没有明确的“专业规划”做指导,很难从一入学就着手实施。

 

基础类专业人才也同样可以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数学类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是保险公司精算人才、基金公司建模人才的首选对象。如果不想往“广”的方向发展,走“精品”路线同样可以迎来春天。能够耐的住寂寞,在本专业领域积蓄力量,就能够在未来的职场挑战中引发知识爆炸,一鸣惊人。

 

上一篇:职业规划 高校需加强职业技能教育

网站首页 返回栏目

下一篇:职业规划,让创业梦想重新启航

推荐文章

课程服务

取消
免费领取培训试听课程
姓名:
年龄:
性别:
学历:
电话:
验证码:
试听课程选择*(三选一):
《1071万考生的高考志愿规划市场实况与趋势》
《复星、海尔集团高管教你如何正确入坑职业规划师》
《三招玩转校园职业规划》












 》
提示:请填写姓名

江南app体育官网入口ios-职业规划-个人江南app体育官网入口ios-江南app体育官网入口ios师-江南官网网址23年培训资质

Copyright © 2002-2024 江南官网网址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1001895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