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动年代的人生-江南app体育官网入口ios - 江南官网网址

免费咨询电话:400-057-1108

骚动年代的人生

时间:2008-01-04 14:59:08来源:江南官网网址作者:点击:3084

导读:

      采写/本刊记者 焦晶 庄文静
  智慧支持: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学术咨询中心主任、研究员 甄源泰
  北京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国际人力资本网总裁 景素奇
  年终到了。
  职场忙碌的经理人群又听到了喧哗声——那因心灵的骚动而产生的喧哗,以及喧哗背后的悸动与不安。
  企业间并购的日渐升温、劳资关系的重大调整、行业格局的迅速更替,以及进而企业战略与人事的频繁变动……一切的一切,裹挟着未知的气息,向职场袭来。这多少冲淡了职场争斗与加薪博弈的老话题,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深远而重要的抉择和焦虑——环境在变,我的职场人生是否该变?
  无论你是初入者,还是资深人士;无论已准备好,或茫然无措,惟一的选择都只是直面现实,并实现自我变革。
  事实上,职场从来都是一个大舞台,而林林总总的那些职场故事,正犹如一台21世纪的《茶馆》。在岁末之际,《中外管理》奉上的正是这一大剧的职场版。
  3个月的调查访谈,228份有效调查问卷的回收与分析,汇集而来的结果凝聚为三个清晰的年龄段。在变革的大环境中,30后、40后和50后3个分别处于不同年龄段的职场人物吐露了自己的“典型性”处境与心声,演绎着各不相同的“典型性”职场悲喜。
  他们(姓名均为化名)虽然不是你,但你可以在他们身上及他们的命运中,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命运……
  人 物
  赵毅:32岁,年轻有为。在经历初涉职场的频繁跳槽后,他选择了安定。凭借其工作激情与能力,从领导的眼神里,他可以看到赏识的目光。也因此,猎头的几次诱惑,他都不为所动,“士为知己者死嘛”。但漫长的未来,谁知道呢……
  孙国平:43岁。企业副总。赵毅的客户,也是赵眼中的职业偶像。拥有20年的业界经验,从没跳过槽。处理工作游刃有余,大气幽默,深得员工的喜爱。也是典型的好父亲。但在变局时代,“成功人士”自有成功的烦恼……
  陈仲:56岁。孙国平的老同事。已经退休。年轻时性格很有棱角,但并没有发挥自我的机会,到退休时只做到一个小部门的主任。退休之后,不甘寂寞的他企图给自己平淡的人生带来一份波澜与惊喜……
  时 间
  就现在,2007年年终。中国经济飞速发展,GDP总量即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中国企业面临空前的整合驱力与转型压力。中国经理人群体诞生不足30年,各年龄段精英都在缺少前人经验的情况下,正摸着石头趟过自己的人生之河。
  地 点
  中国大陆,某公司和与之有业务往来的某公司,就如同您所在和所接触的公司一样。
  序 幕
  你的人生被卡在了哪儿?
  《中外管理》2007年度职场热点调查
  职场江湖中充满沟沟坎坎。2007年,都有哪些问题,最令哪些职场人士头疼困惑?
  常有人将职场称之为“江湖”。一旦进入,往往身不由己。
  而在这个每个人都无法绕过的“江湖”中充满了沟沟坎坎,一不留神就会被卡住。而且,明确地判断自己究竟卡在了哪儿,却并不容易。
  又到一年年终。业绩考评、升职、薪酬、职业规划等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或“变动”,都可能发生在这个阶段。那么在2007年,职场人士最容易被卡住的坎儿是什么?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中外管理》就此总结了职场人士可能遇到的42个职场问题,将其分成了四大类:职场关系、与组织的磨合、个人状态、职业规划,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小样本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28份,被调查对象所属企业涉及传统产业、IT业、服务业等多种行业。职务以部门主管居多,占总人数的61.4%。
  变革时代下的主旋律
  因为年龄、职务、所处行业的不同,每个人所遭遇的职场问题往往不同。但本次调查结果却显示:所有调查对象所遭遇的问题,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年龄特征,并与变革与心态紧密相连。
  公司策略调整太快,上司变来变去,要不断适应各种管理风格;企业战略不断调整,要求人员品质升级,作为老员工面临能力转型……类似问题成为职场关系问题中,被调查者普遍关注的难点,选择比例分别占31.6%和28.0%。
  而在与个人状态相关的问题中,业绩压力过大,以及无暇顾及身体健康和家庭关系导致烦躁,也成为公认的难点,被选比例均达1/3强。
  职业规划也是职场人士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33.3%的人在创业与保持现状间犹豫不定,找不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因而苦闷彷徨。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以上问题都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因为大环境的变革色彩趋浓,给职场带来了不少冲击,无论对职场关系、个人状态还是职业规划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此时,认真地分析自己的个人情况,冷静地审视自己所处的行业趋势极为重要——自己所处的产业,究竟属于朝阳产业,还是趋于没落?自己的能力,是否与社会最新需求相符合?当下,是否是自己转换职业人生轨迹的最佳时机……
  正像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所说的那样:经营企业需要看到“已经在发生的未来”,经营好自己的职场生涯也同样如此。我们需要尽早准确地判断可为自己赢得调整的先机,并有效地避免陷入到工作压力和职涯陷阱中。
  部门配合,共同的难点
  除了带有时代特征的问题,在42个备选问题中,有一个几乎“老少咸宜”,“点击率”遥遥领先——部门沟通不畅、配合不好,互相推卸责任。选择比例高达43.9%!
  事实上,部门沟通难是个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难题——与之可比的,几乎只有爱情和复仇。是的,在同一部门之内,因为彼此对对方的工作相对熟悉,同事之间也比较了解,配合相对容易,而一旦跨出了门坎,工作范畴不同,人员互不熟悉,以及失去权力制衡,普遍会面临的一个结果就是:能推就推,无限制拖延。而这种结果,通常又会造成恶性循环,当别人在你这里遭受了冷遇后,往往会认定你人品不过关,一旦日后你伸出求援之手,最可能得到的,会是同样的待遇。
  对于部门配合难,很多时候我们会“高屋建瓴”地归罪于企业的制度、流程、文化等等。但究其根源,往往是因为微观上沟通不畅。因而,每个职场人都必须锻炼自己的“公关”才能,不仅对外,更首先对内。在涉及跨部门合作时,详细清晰地向你的合作伙伴讲清楚你的需要,以及紧迫性,求得他人的理解,是第一步。尽管都是为公事,但不要认为因此对方就必须无条件执行。友好的态度是完成部门配合任务的基础。此后,积极地督促事情的进展,主动为合作伙伴提供相关的支持,包括争取双方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都是促成任务及早完成的窍门。
  另外还需要切记:一旦部门配合出了问题,千万别向上司告状。实践已经证明,这是最愚蠢的选择。这样只会加深双方的误解,最为关键的是:类似的问题不可能永远由上司出面解决。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尽管职场中的不少问题都超越了行业、职务界限,但不同年龄的职场问题,却往往是不同的。在本次调查中,处于同一年龄段的被调查者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而不同年龄段职场人士的选择,则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
  35岁以下
  作为初涉职场的群体,35岁以下的被调查者所认为的职场烦心事,多集中于与组织的磨合中。这些年轻的职场人士中,有25.0%的人为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不符而苦恼,而且找不到有效的调试方法;更有28.0%的人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得不到承认,而感到伤心。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这部分最青春、最有朝气的群体,竟然也都自感职业倦怠,没有激情。
  年轻往往气傲,也更容易坚持自我,而一旦遭遇挫折便深感命运不公、士气大跌,也许是所有年轻人的通病。在这一年龄阶段,沉稳与耐性是格外需要的,公正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并对工作保持“适当的激情”,或许是年轻的职场人士们需要格外注意的。
  35—50岁
  与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同,人到中年时少了许多浮躁。按传统标准判断,多数人的事业也应该在此时达到高峰期。但同时,因为能力和思维都相对固化,而职业生涯还远未结束,中年职场人士所感受的压力往往更大。
  跟随时代转型,就是中年经理人一个最大的挑战。在本次调查中,52.9%的中年人,即35—50岁的人认为:企业战略调整导致面临能力转型,是个很大的难点。而随着企业间收购的盛行,刚爬上坡、拥有一定职位及经验的中年人一旦遭遇企业被收购或企业战略调整,未来何去何从,是走是留,也往往成为两难选择。
  50岁以上
  如果说,年轻人和中年人都还任重道远,那么50岁以上的职场人士似乎理应倍感轻松——职业生涯即将结束,无须太多烦恼。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调查显示:这些职场中的老兵面临的普遍问题是,是否还需要换一种活法?其中最为有趣的,莫过于该不该夕阳创业。
  到了50岁,即使依然留在职场,通常变动也会很少,未来几乎是可预见的。此时,许多人回顾自己的前半生,也许会突然希望尝试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创业就是一个最常见的选择。但是,因为处于这个年龄,子女多数根基未稳,做父母的还常常不能完全自由选择,因此,不少人就陷入到徘徊中——希望创业,又感觉前途未卜,年终时往往一次次地将创业提上议程。但无论如何,对于这个群体来讲,辛苦了大半生,争取随心所愿是值得鼓励的,前提是,控制好风险,稳步开始,为自己的职场终点画上完美的句号。

  第一幕:惑
  30后,价值观偏差
  经常被忽略的价值观磨合,恰恰成为不少年轻精英的绊脚石。
  [故事里的事]
  赵毅的少壮烦恼
  赵毅实在没想到,在为所在的企业效力4年之后,与企业的价值观磨合居然还会成为一个问题,而且,还极其严重。
  “该选择继续忍耐,还是干脆离开?”他一遍遍地问自己。
  事情起源于一个客户。
  因为凡事总能比客户更早一点想到,而且彬彬有礼,赵毅一向不乏客户青睐,这个客户也一样。老总姓丁,因为极其看重赵毅的才华,还多次表达了邀请他加盟的意思。但赵毅总是婉拒。“如果总这么不专心,到现在还不知道已经跳槽多少次了。”他心里暗想。
  就在上周,丁总又找到了他。因为一批新项目集中上马,他非常需要人手,条件开的极其优厚:若正式加盟,年薪比现在翻两翻。也可以兼职。
  赵毅确实有些心动了,但想想领导信任的眼神,对自己也还不错,他逼迫自己下了决心:“都已经做了这么久了,继续做,专注才是最好的,也许还会慢慢升迁。”
  为继续维护和丁总的关系,并使企业受益,赵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项目拿到企业里来做。一来,企业的资源更加充分,有利于整个项目的开展;二来,企业现在也在努力开展其他的服务项目,包括承接外面的产品和项目。而丁总的项目,不就等于是一个很好的外包项目吗?
  尽管丁总本没有这样的意愿,但经过赵毅的反复沟通和劝说,终于同意,前提是:赵毅必须做项目的负责人。
  “绝对没问题!”自以为一举两得的赵毅欣喜地将这件事汇报给了老板,还很周到地准备了详细的计划书。但他希望得到的肯定和支持并没有如期到来。
  “很好啊!”看得出来,老板很高兴,“就让陈浩然来负责这个项目吧。”
  赵毅略感吃惊:“陈总,我对那边比较熟悉,而且丁总也希望我来负责这个项目。”
  “还有更多的重要事情要你做呢,这件事就别费心了。”陈总说。
  赵毅感觉内心里一股火气腾地窜起,他稳了稳,不知道该说什么:凭什么要给陈浩然,就因为他的项目和业务太少、收入比我低吗?公司搞平均主义的风气,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其实他对这个企业太了解了,文化上总在鼓励一团和气,而不是充分竞争,一旦员工的业绩稍微拉大些,老板总是会格外关照弱者,似乎从来不考虑这样做是否会打击能干者的干劲。他知道老板的想法,那是为了避免有人心理不平衡。
  离开了陈总办公室,赵毅心里空荡荡的。类似的事情已经多次发生了。因为考虑到同事情谊,通常他都选择退步。他总安慰自己,自己拿的已经比别人多了。在企业里的这些年,企业也的确给了自己很多机会。但每个人都是凭自己的能力吃饭,这些收获又何尝不是建立在自己的心血和努力上?死心塌地地为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全心全力地对待工作,为什么就一定要在被限制中发展?
  看看身边的朋友吧,那些才华横溢、总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人,他们也在拼命工作,但也同时受到老板的认可,而且收入丰厚,精神物质双丰收。
  比如:因为客户关系而结识的朋友孙国平,在赵毅眼里,他简直可以作为自己的职业偶像。在一个企业干了十多年,总能给自己找到新的职业平台,也是十足的中产阶级。
  也许应该找时间,去跟孙国平取取经?
  [故事外的事]
  厦门名汇广场台湾高管突然集体辞职
  今年11月初,厦门名汇广场的5位台湾高管突然集体辞职。他们是今年7月才刚接手名汇广场的第二批管理团队。短短半年就换了三拨人马,名汇广场的经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位高管透露:今年7月,以黄稚凯为总经理的台湾管理团队,全面接管了名汇广场的商管工作。3个月来,他们对名汇广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对原本一盘散沙的商户进行了结构调整,并着手准备引进不少有品质的外国品牌店。可名汇广场的困难实在超出了他们的预想,包括铜锣湾百货在内,整个广场的商铺已经关闭了一大半,商家和消费者的信心受挫,短期内很难马上恢复“元气”。
  “我们的团队拥有几十年的商场管理经验,但许多想法老板却不一定支持。”这位高层说,“如果老板能够看得更远些,多给我们点时间,相信名汇广场这么个好地方,没有理由做不好。”
  这不禁令人想起三月份接手名汇广场的第一批管理团队,包括钱华总经理在内的四名核心骨干集体跳槽的情景。当初,一位经理人就表示:当初,我们之所以离开,主要原因就是“开发商与我们的价值观、理念不合”。
  由于名汇广场的老板一开始就急功近利,招商以租金高低为导向,没有“放水养鱼”,没有依据商场定位、商店结构,引进一些符合条件、有竞争力的商家进驻。尽管请来陈鲁豫主持开业仪式,改造了步行街和旧城等一系列动作等,但最终的结果是,热闹过后,广场的状态是日渐萧条,甚至商家抗租之类的事态逐步升级,以致管理老板频频换帅重振旗鼓。然而,企业又由于急于摆脱这种局面,又再次陷入了急功近利的陷阱。
  (旁白)即使是成熟老道的高级经理人,尚且会与企业产生价值观摩擦,更何况热血冲动的职场年轻精英?因此,对这一问题更应加强重视。

  [人生中的事]
  让梦想照进现实
  无论是摩托罗拉还是阿里巴巴,当被问到如何选择人才时,其人力资源总监都首先给出一个共同的答案:价值观与企业趋同。后者甚至将价值观问题列入了考核中,且占据50%比例。
  正像企业所认识到的那样,一个员工是否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几乎决定了他是否能够真正融入企业并长久为之服务。尤其对于3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说,价值观磨合不畅显然已经是造成个人职场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生活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人的价值观也必然呈现出多元化。但事实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有时如同碧海与蓝天间那样遥远;但是如果换个角度,也可以如同海天一色般接近。
  那么,当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看似冲突的时候,该怎么看待?又该怎么应对?
  第一,该闭眼时就闭眼
  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清晰地界定你所坚持的价值观?你目前最看重的是什么?是否工作得快乐?是否愿意为现在的事业全力以赴?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企业的价值观还是个人的价值观都很难清晰地界定是好还是坏,最重要的是,明确你所坚持的,以及企业的诉求是否违背了你的底线。
  无须追求完美。找到自己最看重的一点或几点,其他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第二,不要刻意掩饰自己
  请记住:在职场里流露真情实感,通常对你有好处。要学会适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绪。因为,只有沟通才能了解,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支持。只有让上司了解了你的需求,才有可能重视你的需求。否则,企业自然会按经验办事,没有为你搞个性化、人性化管理的理由。“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感觉自己的价值观与企业完全不可融合,径直走人是明智选择;但如果不是,自己信奉的价值观不需要掩饰,上司掌握了你的想法,同时也会获得安全感,才会给你最大限度的支持。
  第三,学会适当的自我推销
  接下来,你还要学会自我推销的艺术。你的上司未必能主动或及时赞扬你的表现,也许很多时候并非是他没看见或不认同,而是太忙了。何不自己做个快乐的员工呢?不妨记下自己优秀的表现,在周总结或者月总结里,礼貌地告诉你的上司你所做出的成果,而不是等待被注意到。要记得学会自我推销,这包括你的思想、你的建议、你的价值观、你从工作中得到的快乐,甚至你的个人爱好,你的一切一切。现在已经不是少说多做,就可以引起他人重视的时代了。要让上司对你有印象,才有展现你个人价值的机会。当然,这种价值体现也一定是为企业价值服务的。
  第四,拿出换位思考之心
  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难免有矛盾之处,这是必然。比如:每个员工都希望自己成为组织不可替代的对象,以此使自己的价值升值;而企业的想法则正好相反:就是要把每个人都变成可以替代的,就像在成熟的企业里,即使换总经理都没有问题。
  磨合永远是互相的。感到委屈和不忿的时候,不妨让自己当回领导,想像自己是领导,会怎样做?从现在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大局观吧,别轻易说什么价值观偏差,也别轻易说什么不能融入,这其实也是考验你个人情商的难题。别忘了,智商只能决定你30%的成功,成功的70%则要靠情商。
  第五,别因追求价值而丧失价值
  不可否认,30岁的青年人,正是生存压力最大的时候。由于事业还处于上升期,而个人基础还不十分牢固,但是结婚、买房、生育的生活压力,却又接踵而来。
  此时,就难免会生出急功近利的想法和行为。比如:跳槽到薪水更高的企业,而没有考虑该企业的规模和自我的成长空间;或者被更高的职位所吸引,而没有考虑到该行业的生命周期;再或者疲于应对工作,而失去了深造和提升的机会。总之,是一叶障目,忘记了长远。
  结果,这种盲目跳槽就导致了越跳越不理想,越跳越心凉,越跳越找不到归属感,更别提什么自我实现了。于是,有这么一批青年人,就在所谓寻求自我价值观的路上,却渐渐丧失了自我的价值。
  第六,永远为自己多想一步
  一位人力资源专家说:老年人的经验对青年人来说,几乎是没用的。因为,人需要体验认知,只有真正的体验过,才能真正的认同。但是,如果聪明的人听进去了,那么他就一定能少走许多弯路。不要忘记,为自己现在决策,再多想出一步。年轻人雄心勃勃,充满梦想,要去拼命地争取各种各样的机会,因此与企业的冲突往往比较尖锐。但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也不要轻易地否定所在的企业。
  剧评忠告:
  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是你长能耐的时候,不要放弃。——甄源泰
  你的心中活跃着一座狂傲+狂妄的火山,不要愚蠢地喷发,正确认知自己和他人,舍得吃亏和付出。只有沉心、用心、专、精、阳光地去做事,才会大业有成。——景素奇
  
  第二幕:惶
  40后,爬坡的彷徨
  对中年职场人来说,“惶者生存”有着更深的含义。
  [故事里的事]
  孙国平的两种结局
  一向风度翩翩、神采奕奕的孙国平,最近少有地“蔫”。下班时,看着手下的员工依然谈笑风生,因不知情而一如既往地平和从容,他心里难以形容地难过。高层们已经开会通气,公司马上就要被竞争对手并购了。
  从大局看来,这样的结果不能说不好,合并后的新公司显然规模更大,而且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实力更强,在同行业内会成为“巨无霸”,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新公司还筹划在明年于香港上市。
  但老练的孙国平当然知道自己随后的命运——已经被无数前辈的实践证明过的。被同业企业并购,作为被并购方的高层,结局只有两种:进入新公司,降级;彻底离开另谋出路。而他手下的中层及基层员工,是否能留下则完全取决于新公司的人力资源需求。
  果然,两周之后,正式消息来了。
  早晨刚上班,孙国平就被公司总经理——白总请到了办公室。“已经决定了,明天会正式向全体员工宣布。新公司并不只做制造业,有延伸到房地产领域的打算,对人员的要求也可能和以前不同,你也要做好思想准备”。
  尽管内心焦灼不安,表面上却也只能佯装平静。孙国平明白:作为高层,首要的任务是先把员工安顿好,即使选择离开,高层也要最后撤。
  尽管如此,孙国平也知道,有部分高层在刚得知公司被并购消息时已经开始物色新东家,和猎头接触,只要善后工作一结束,他们立刻就可以出现在另外一家公司的高层办公室里。显然,多数人并不希望和那些曾经的“敌人”共事,更何况,还要成为“敌人”的“喽罗”。
  事实上,作为已经在业界奋斗了20年的资深人士,即使现在立刻失业,孙国平都似乎不该为新工作而担忧。但,也许这只是理论上的。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许多行业的格局都在重新洗牌,通过不断并购、合资形成少数龙头企业,这也同时意味着,如果想留在原行业,除了这少数几个龙头企业外,别无选择。若不想屈尊,只能改行。
  这正是孙国平眼下的困境。已经43岁了,从毕业起,就没有在别的行业做过,现在改行至少看上去是愚蠢之极。
  抛开面子,索性留下呢?那需要面对的无疑是对新企业文化的适应,以及对新战略的适应。孙国平对房地产简直一窍不通,从现在的状况下,他所能选择的,或者是不期望成为新公司的主流人员,或者恶补房地产知识,从头开始,寄希望于慢慢突破局面。
  就在这种左右权衡的忧虑中,孙国平有些麻木地处理着被并购后的各种琐碎工作。半年后,这项工作基本结束,才迎来对于高层人员调整的方案。不出意外,孙国平被任命为新公司的投资评估中心主任,领导格外强调了,这个职位需要经常出差。他曾经的老大——白总,职位也只是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忙碌了一天,半夜回到家,家人已经睡着了,只有女儿房间里还亮着灯——她正读初三,聪明努力又懂事,孙国平和妻子早就决定过两年就送她出国读书。
  孙国平想了想,没像以往那样进去和女儿小聊一会儿,而是径直走进了卧室。他觉得有点心虚。作为父亲和丈夫,他还远没到完成任务的时候,以前一度认为自己做得不错了,甚至有点洋洋得意,但现在却仿佛突然一脚踩空,未来,只是一片迷茫。望着妻子熟睡的脸庞,看着玻璃上略微显现的灯光。他的这一夜,又注定在失眠中度过。
  [故事外的事]
  大中电器高层面临抉择
  尽管目前尚无公开披露,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苏宁并购大中一事,已经板上钉钉。只是因为苏宁是上市公司,若合并事项有进展,公司必须严格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公司《章程》及《重大投资与财务决策制度》等文件的规定,及时、准确地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而这个过程还需要一段时间。
  其实,早在大局未定之时,大中电器的一些管理层,已经开始感觉到危机。并已有其他公司及猎头向他们递出了橄榄枝,而有些高层也在主动与新企业和猎头公司接触。
  毕竟,被并购之后,谁也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也许会面临屈尊的状况,与其如此,不如早做打算。更巧合的是,曾经一位苏宁的经理人,刚刚进入大中电器不到一年,苏宁就又将大中收购了,而自己等于又回到了老东家,着实具有戏剧性。
  (旁白)整个产业、行业、企业间的重新排列组合,注定了经理人要经受动荡与变革的考验。在这场现实的战争中,谁也不能幸免。
  [人生中的事]
  你敢于舍弃吗?
  40岁,真的像四季中的秋天,只需要愉快地等待收获吗?至少现在很难。当变革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当世界越来越趋平,40岁或许只是职场一段旅程的结束,还需要有新的起点。
  或许,你会发现自己居然如同刚步入职场时那般迷茫和艰难,甚至还不如那些初生牛犊——他们至少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还有的是机会。而已经拼搏多年的你,担负各种压力,却依然需要再次面对逆水行船的局面。此时,该怎么办?
  第一,敢于否定自己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寿命最长可以达到70岁。但是,要想活得这么久,在他40岁时必须做出一个困难却又十分重要的决定。因为40岁时,老鹰锋利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抓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不再像昔日那般灵活;它的翅膀开始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它的飞翔十分吃力。它不得不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等死,另一种是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修炼”。它必须拼尽全力飞到一座绝高山顶,筑巢于悬崖之上,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从此开始过苦行僧般的生活。
  老鹰首先要用自己的喙用力击打岩石,直至它的喙完全脱落。然后,它要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之后,再用新长出的喙把脚趾甲一根根地拔出来。当新的脚趾甲长出后,再用喙和脚趾配合着,把那些沉重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这个自我煎熬的过程无疑是十分痛苦的,反复流血,要持续5个月。但一旦熬过去,新的羽毛长出来,老鹰就赢得了自己一生中的“重生”,此后它的寿命还有30年,又可以重新无比轻松地飞翔于天空中。
  这个过程其实也非常适合人类。
  许多人在40岁时彷徨无措、压力重重,其实也有一个原因是没有勇气否定自己,没有毅力寻求重生,总期望能绕道而行。然而,变革的过程都是一次考验,无论你怎么绕道,都要穿过这个出口。
  于是,有时我们真的需要笨一点、傻一点,撑一下,或者重新选择一次就过去了。同时,我们要学会忘记,忘记曾经的辉煌、光环、成功、财富……只有舍弃,才能重新获得。
  第二,让自己保持新鲜
  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生活状态,乃至思想状态,要时刻与时代俱进,保持着新鲜的活力。中年人,无疑在经验和阅历上是丰富的,然而在学识上,却是有待更新的。还记得你上次参加培训是什么时候吗?还记得你上次读的书是哪一本吗?与年轻人相比,你是不是有明显不如他们学识上的短板呢?别以为经验就没有保质期,它不会像技能那样,越用越升值,而只会贬值。
  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地自我提升才能有更强的适应变革的能力。那么,从此时此刻开始,你就要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来进行学习。同时,不要以为只有看书、参加培训、读MBA之类的才算是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习惯和意识。即使你在看电影,也是一种学习;即使你出去打球,也可以学到东西。
  第三,不要在忍无可忍时决策
  在求稳的年龄段,对于组织的变革,或者是职业生涯面临被迫切换,人往往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一脚踩空”、“骤然下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绝不能支持。此时,无论是立刻做出决定,还是先沉住气,态度都决定着结果。
  李·艾柯卡在事业如日中天时,由于功高震主突然被福特汽车解雇。一时间,他没有了朋友,也没有了事业,此时该怎么办呢?而艾柯卡的办法非常简单:“艰难的日子一旦来临,我们除了深呼吸、咬紧牙关外,别无选择。”
  通常情况下,在这个时刻,不要仓促决策,否则你很有可能在人生的关键点铸成大错。同时,被虚荣心驱使而做出的决策也通常得不偿失。
  此时,先用冷处理的办法,再合适不过。放得下,是为了再次拿得起。不妨先为自己重新开始做些准备,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技能上,而不是盲目地重新去定方向。
  第四,给自己减压
  压力,除了外界环境所致,还有很重要一方面是自己给自己的。当压力来临时,人们常常会扯出更多令人伤脑筋的事情,把它们放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承担,那岂不是火上浇油?
  永远不要将压力堆积起来,而是要把它们平铺开来,对于一件一件压力所产生的影响,按照轻重缓急去解决。
  “当你知道处理某件事的方式时,那么,为了保护你的快乐与健康,就切勿拖延,就要像撕开创可贴一样——快、狠、准。”同样,当你一时找不到方法解决时,就要将坏情绪当成创可贴一样,迅速地撕掉。
  第五,换个角度,换个心情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变革就像粪肥一样,虽然闻起来臭,但它能让植物茁壮成长。”这不仅对企业如此,对个人也是同样的道理。试想,通过一次变革,你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不是获得了更多的成长吗?在没有发生前,你又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你怎么知道现在的生活不能让你更快乐呢?不妨把挑战困难本身,也当作一种人生的经历。只要有新的经历,就总能从中找到前所未有的、新的追求和快乐。
  同时,事业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绝对不是全部。过去为了工作,不惜牺牲一切的做法,本身是一种不智之举。很多职场人士,追求事业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获取更高的权力、地位,然而这一切都得到了以后,又忘记了最初追求事业的意义。正如诗人纪伯伦所说:他们走得太久,以致已经忘记了出发的目的。
  第六,不要承担过多的责任
  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会让他们没办法成长,没办法抵御任何外来病菌的入侵,没办法失去你的保护,甚至也没办法获得自己的快乐。
  你需要把自己解脱出来,你也并不永远都强大,你也是一个需要关怀、难逃失败的普通人。
  剧评忠告:
  敢于否定自己,敢于丢弃那些本不属于你的东西,比如曾经的光环。——甄源泰
  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和组织,求静、求稳几乎成了你的奢侈品。惟一能做的是继往开来、持续学习、纳新,积蓄职场新能量,培养职场新能力,开辟职场新天地。——景素奇

  第二幕:悟
  50后,再获新生?
  不妨考虑换一种活法。
  [故事里的事]
  陈仲的夕阳春
  陈仲是从报纸上得知公司被并购的消息的。他曾是孙国平的同事和下属,一年前刚刚退休。因为一向很是看好孙国平这个后辈,陈仲现在也很是为他的状况感到担忧。
  当然,老陈本人的日子颇为滋润,孩子早已经成家,工作也不错,无须太操心。自己和老伴的身体也不错。一年的退休日子里,他每天和邻居老金头一起,去公园打太极、下棋、画画、写书法、养鱼,只等着有孙子的那一天了。
  只是,日子虽然悠闲,却有点怅然若失。年轻时的陈仲可不是个安分人,也因此一直不受领导喜欢,到退休也才只做到个小头头。但为了让一家人踏实些,他忍了。
  但前些天,在老同学聚会上,陈仲大大地意外了一回。
  陈仲印象中一直窝窝囊囊的老同学李强也出席了。之所以让陈仲感到意外,是因为李强如今容光焕发,俨然一副老板的派头。一问,才知道,他并没有像很多的退休老人一样,乖乖回家带孙子,或者只忙着健身养生、休闲娱乐,而是去创业了。
  “太想不到了,你年轻时,恐怕也没有这个勇气吧?”陈仲揶揄说。
  “哈哈,此时不折腾,更待何时?年轻时担着一家人的重担呢,可不敢创业,赔不起。现在好容易轻松了,就当换个活法。”李强说。
  “哦?还真挺新鲜。”陈仲说。
  “自打退下来,我也玩乐了半年。可是我发现自己这大半辈子下来,也没什么爱好,惟一的爱好还就是喜欢上班。我就和儿子商量,‘你说我能不能也干点事?开个小公司?’我儿子开始还当成笑话呢,‘当然行了,现在70岁都可以拿驾照,1块钱就可以开公司,您就在咱们楼下开个小卖部吧’。”李强兴致勃勃地说,“后来我就开始琢磨,现在房地产项目那么多,工地的活动房需求量肯定也不小,再加上咱们也有点这方面的关系,我就找他们联系了。结果,还真挺有市场,我想干脆就做它了。”
  李强还说,当时全家人都劝他别冲动,要知道,安度晚年可是所有老年人期望的完美生活。再说,家里又不缺钱。
  “可这根本不是挣钱不挣钱的事,你说我前半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作,后半生和市场经济沾上点边,我也想身临其境地体会一下这滋味儿,也体现一回自我价值。”李强大笑着说,“五六十岁创业的,现在也早就不足为奇了,老陈!”
  是呀,谁说创业只能是年轻人的事情?谁说老年人退休了就一定“从此世界与我无关”?陈仲想,自己为什么不也创一回业,凭着自己这几十年在建筑行业的经验和阅历,做些项目评估、招投标资料、预算、审计什么的,总还是有能力的。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挂靠到一个公司里,并且应该不成问题。这样,不是机会也更多吗?
  在回家的路上,陈仲就开始琢磨上了:儿子也在企业里做副总,有经营企业的经验,同时还有老同学李强的帮助,这种种资源的强强联合,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身体很好,又有这个创业的梦想,创业不正是一个美好的退休生活吗?
  陈仲自语道:看来,还真该换个活法了。
  [故事外的事]
  50岁创业,成就中国速冻品之父
  美国有个传奇的创业者。他5岁丧父,14岁辍学开始流浪,66岁时拿着几百美元的社会福利金,开着一辆破汽车,向餐厅出售他研制的一种炸鸡配方,88岁时才获得成功。这个人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山德士上校。
  而在中国也有这样一个传奇的创业者:郑州三全食品公司掌门人——陈泽民。正是在50岁时,陈泽民辞去省会市级医院副院长的职务,开始了创业旅程。
  1989年,陈泽民和爱人借了1.5万元办起了“三全冷饮部”,专门经营软质冰淇淋。然而到了淡季,冰淇淋就不好卖了。
  此前在四川的十几年里,陈泽民和爱人向当地人学会了做汤圆、米花糖等特色食品,回到郑州后,逢年过节就做许多汤圆送给亲戚、朋友尝鲜,大家无不交口称赞。
  又一次,他出差去东北时,见当地人包饺子一次包很多,吃不完就放到户外冻着。于是他突发奇想:饺子能冻,汤圆也应该能冻,自己家做的汤圆冷冻起来拿到市场上卖,肯定会受欢迎,而且冷冻可以解决长时间保鲜的难题。
  1990年下半年,电视剧《凌汤圆》在中央电视台热播,陈泽民立即将刚刚研制出来的速冻汤圆起名为“凌汤圆”,并在第一时间注册申请了“凌”、“三全凌”、“三全”商标。那时,陈泽民下了班,就蹬着三轮车开始推销产品。他拉着燃气灶和锅碗瓢盆,到市内的副食品商店,现场煮给人家品尝。
  如今,小小的汤圆已经为陈泽民带来了数以亿计的财富,更为中国开创了上百亿元的速冻食品市场。
  (旁白)50岁创业,收获的不仅是快乐,也许会让你从此开辟不同的人生。
  [人生中的事]
  找到换个活法的快乐
  老年人,是职场中越来越常见的一群。而且老龄社会的邻近,这一趋势会越发明显。在当今西方社会,老年人做送餐工、做服务员、做出租车司机的大有人在。只要你能适应这项工作的强度,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做。
  今天,当你路过北京的皇家大酒店时,你一样会看到身着白色礼服、礼帽的,年逾60的老人在当“门童”;在北京的街道上,也一定会有爷爷级的“交通协管员”、“安全巡逻员”等等。而老知识份子退休后,办杂志、开培训中心、搞企业咨询的也大有人在。
  比起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的自由度其实更大。一般来说,到了这个年龄段,经济上已经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孩子多已成年,不需要再花费巨大精力去照顾。该有的收获通常已经得到了,即使一生“碌碌无为”,也因年龄的原因,“五十而知天命”,心态更平和而不去计较了。
  也因此,退休前后,“自由”之后究竟过怎样的生活,几乎完全把握在自己手里,完全可以和自己的爱好和追求更接近,更丰富多彩。这,就是一种新的生活态度,换个活法。
  目前,有一些即将退休者,给自己规划了退休的三个阶段,即:退休前期、退休期和退休后期。前期指的退休的前一年左右,比如:你可将自己的工作更多地授权,更多地辅佐后辈工作,开始更多地关注健康养生,同时还可以捡起自己年轻时的爱好。总之,无论从心态上还是现实上,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先做好铺垫,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调试成为一个半退休状态。
  其实,也许未必一定要等到彻底退休。只要没有太多生存压力,就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享受生活了,甚至可以完全换个活法。
  在专家看来,如果一个人50多岁还想创业,这个人一定活得特别好。因为,这一定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艰难。而且,老年人创业的成功率应该很高,因为他很能够清楚究竟该做什么。在马斯洛的需求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需求。但其实更高层的需求是“享受人生”,人活一辈子为了什么?马克思说:是为了寻求幸福感,寻求快乐,寻求人的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如果你觉得通过创业可以获得这样的享受,何不一试?
  但是,老年人创业因为目的与年轻人不同,不妨先“四省吾身”。
  一省:你拥有快乐的源泉——健康吗?
  退休后,你是否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是否完全不用担心身体问题?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如果这个基本问题尚未解决好,那还是先顾健康更重要。
  二省:因创业,故快乐?
  创业的想法,是由来以久的内心渴望?还是人云亦云?或是寂寞退休生活的一个排遣而已?创业能使我快乐吗?创业的风险我能承受吗?如果失败的话,我能承受多大的失败?创业是否会影响到目前安稳的生活状态?
  三省:能让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安心吗?
  每个人都不只属于自己,更属于所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人。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子女们最担心就是老人的健康。那么,如果你自己创业,是否依然可以兼顾到健康?是不是会让孩子们过于担心?当然,这里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健康。尤其是,你是否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
  四省:我曾经的经验可复制吗?
  每个职场人士的成功,都不可能是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取得的。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你所处的平台、你的环境等各种要素造就的成功。那么,褪去光环、离开平台后的你,还会是那颗闪耀的明星吗?你曾经的成功经验是否可以帮助今天成功呢?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想清楚了,同时你也不是抱着发财梦去创业的,那么就可以开始考虑创业。只要你觉得这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艰难,否则,还不如辅佐年轻人干。当然,永远别忘记再学习。
  剧评忠告:
  老年人创业,注意不要跑得太快,以致于把快乐落在了身后。——甄源泰
  50岁,到了该知天命的年纪,安享晚年才是合乎自然情理的。换一种活法可以,但不要把创业当成赌注。——景素奇

推荐文章

课程服务

取消
免费领取培训试听课程
姓名:
年龄:
性别:
学历:
电话:
验证码:
试听课程选择*(三选一):
《1071万考生的高考志愿规划市场实况与趋势》
《复星、海尔集团高管教你如何正确入坑职业规划师》
《三招玩转校园职业规划》












 》
提示:请填写姓名

江南app体育官网入口ios-职业规划-个人江南app体育官网入口ios-江南app体育官网入口ios师-江南官网网址23年培训资质

Copyright © 2002-2024 江南官网网址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1001895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