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上海市作为两大试点省市之一率先启动了新高考改革,其大胆采用取消文理分科、实行走班制、实施新的考试时间与方式以及施行综合素质评价等一系列的新政策、新举措,一时间在全国引起高度关注。究其改革的深层目的,乃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选择权、弱化分数、消减压力以及进一步破解“一考定终身”“一卷定前程”的应试教育难题。
上海新高考,“新”在那里
一、取消文理分科
上海市新高考的第一“新”,是一举打破了原先文理分科的传统。由于以往在高中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分科,此举会过早地限制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知识面与必要知识的储备,而使学生陷入偏科与基础薄弱的不利局面。新的做法是,将原来高考的“3+X”模式改为现行的“3+3”模式,即前“3”保持不变,仍然保留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并实行文理同卷 ;而后“3”则 在6门其他科目(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任意选择三门作为等级考试科目。等级考试每门满分为100分,成绩则以等级代替具体分数显示,其评分规则是,每一门科目参加考试者的前5% 为 A+,前10% 为 A,以下则以此类推,即 B+、B、B-、C+、C、C-、D+ 等各约占10%,D、E 约占15%,E 为卷面有效成绩低于标准分值或约占5%。在计入高考总分时,各等级考试成绩将换算成相应的分值,其中,A+ 对应70分,A 对应67分,每个等级差为三分,以此类推,E 则对应40分(等同高中学业水平考的及格分数)。取消文理分科,不仅突显了基础教育各门学科的并重性,而且这一改革以等级考的形式出现,亦可以起到弱化分数的作用,对于长久以来困扰考生的“一分决胜负”的唯分数论弊端也有着积极破解的功能,同时转向对学生学业水平本身的关注,无疑具有深远意义。此举的另一深层思考是,通过对各门学科侧重点不同的考察,其既可突出语文、数学和外语的重要性,又可改变在纯文或纯理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的单一性与过早出现的局限性,从而使得基础教育的广泛性与科目的可选性均得到了有效增强,这对兼顾基础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要求,并使得学生的选择权落到实处的做法都有着异曲同工的支撑作用。
二、实行走班制
上海市新高考的第二“新”,是实行了走班制,这是以个人兴趣为导向的等级考试新模式在扩大学生自由选课制的同时,形成的一种对课程进行个性化选择的措施。由于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的选科结果都有可能存在差异,而按照上海市“6选3”的等级考试设计,其将一共存在20种选择的可能。由此,原有的班级形态虽仍然存在,但等级考科目因为采取了个性化的选课机制,于是以所选科目为中心的走班制就必定取代了原来的固定班级模式。简言之,走班制就是在学科教室和任课教师固定的情况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并综合考虑各科教师的评价,自主选择到不同科目的教室上课。这是以固定的行政班和走动的学科分层教学班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尊重学生差异和兴趣的基础上,打破了原有行政班级以及学生固定、教师流动的教学模式,而改为教师固定、学生流动的形式。其有利之处是,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使得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可以选择最能促进其发展的课程。这一举措既重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权利,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施新的考试时间与方式
上海市新高考的第三“新”,是实施了全新的考试时间和方式。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上海市新高考举办的等级考试时间并不集中于高三六月高考的那几天,而是均匀地分配在高中的不同阶段,其中外语还实行一年两考,并以高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具体地说,本次地理学科是最先安排考试的。凡是选择地理和生命科学的考生早在高二上学期(五月份)就先行参加考试,其他学科的等级考也分别安排在高三的不同阶段实施。如此做法的好处是,能够实现随考随清,以及便于考生集中精力、各个击破。而这样一种考一门放一门、考一门轻松一门的机制,无疑有效分解了高考压力,使学生在最后高考之际不至于因多门考试重叠的压力,而出现手忙脚乱乃至手足无措的困境。同时,这种错开式的考试亦因为有相对集中的时间进行重点复习,所以对于基础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也大有益处。至于外语一年两考虽然有加重负担之嫌,但就高考重视外语的角度看,学生一次考得不理想则还有一次补救的机会,而若第一次考得不错,则为再次考试增强了自信。此外,外语考试次数的增加也强化了学生学习外语的毅力,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四、施行综合素质评价政策
上海市新高考的第四“新”,是施行新的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机制。关于综合素质测试,曾经在各地的高考制度改革中均已实施过,如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计划等采取的就是这一形式。但以往的综合素质评价最终不是流于形式,就是因为无法制定出量化的标准而被迫放弃。2017年上海市新高考重启综合素质评价测试的政策,旨在改变只见考卷不见人的非理性录取方法,而为全面导入科学人性的选拔方式打下基础。具体的做法是,结合考生的平时综合素质表现(由所在高中签名盖章的书面材料),加上志愿报考高校的综合面试测评来得出一个综合的考试分数。其计算方法是,高考裸考分数占百分之六十,综合素质测试占百分之三十,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百分之十,三项成绩之和就是综合素质测试的标准成绩。从官方所公布的规则来看,综合素质大概包括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又具体涉及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习能力、生活品味、审美情趣、思维水平等,它是对学生在常态化学习过程中逐步成长的点滴记录,也是对学生的成长和个性发展的客观呈现。高校综合面试测评则是各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设置。以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前者的综合面试测评采取专家、考生多达5轮的一对一面试模式,每轮面试时间15分钟,共计75分钟 ;面试结束后每位专家根据规定在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基础上,独立评判打分,评分后再对每位考生进行排序,然后合计每位考生的面试成绩,其满分折算为300分,折算公式为 :考生面试成绩 = ∑ [(31- 每位专家排名 )×2]。后者则是把面试专家分成专业和人文两个组,每组有5名面试老师组成,考生则按笔试平均成绩组间无差异原则,每10人随机分组 ;专家与考生采取五对一的面试形式,最后的面试成绩将按照30% 的比例计入总分。从上可知,无论是复旦大学还是上海交通大学均致力于在综合面试环节贯彻公平公正、综合独立的原则,一对一及分小组的面试形式均给予了每位学生较为充分的自我展示时间,此举亦有利于推动不同专家从不同视角加深对学生内心的了解,同时在保障面试公平的同时,也促进了其综合性与全面性评价政策的出台。
总体而言,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目的是要重视学生的素质发展,贯穿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念 ;更深层次的意义,还是期望对长期以来被社会民众所诟病的“一考定终身”“一分决胜负”的弊端有一个重要的突破。而从现实的状况来看,通过高考成绩、综合素质测试(基本材料加面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三合一的方式,大致能够得出一个既较为公正又较能全面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这对高考“见分不见人”“招分非招人”的误区显然是一个重大改变,其既展示了对学生成长及其个性的关注与尊重,同时又发挥出对高校招收既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又在思想道德及品性方面经得起考验的人才甄别与选拔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岭,志愿填报是关系医生发展的关键选择。江南官网网址洪向阳老师和高考志愿相关领域的三位神秘大咖传授的UAP高考志愿规划师(新高考·高级)认证培训课程,让你在职业规划的理论指导下,系统掌握高考政策和录取规则,理解全国高校和专业设置,掌握高考志愿填报的方法和技巧,更多关于新高考和高考志愿规划师认证的可以联系客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