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青,江南官网网址资深职业规划师、CCDM高级职业规划师、美国APT心里类型协会MBTI认证施测师、二级心理咨询师、注册EAP高级执行师,拥有十多年温州大型企业HR经验。
大多数的企业主和HR都苦恼关于员工培训的一个问题--“钱出了、培训了,员工还是那样的。”
混迹温州民企人力资源十多年,看着各种培训形式变幻,后转换行业到职业规划领域,对企业内的员工发展与培训不免有一些思索。
个人认为,民营企业员工培训从员工层级角度来看存在这样的状态:
一、员工没兴趣
对于员工来讲,大多数的员工认为:
1、工作只是谋生,对工作兴趣不大,手头工作能完成,能拿到工资混混日子便是。
2、工作事务繁忙,人力资源部搞培训在“添乱”。
3、培训占用业余时间,更是没有“天理”,上班时间忙得要死,难得休息,还要听无谓的“培训”。
二、中层没动力
公司安排的学习对工作没什么帮助,工作上的事这么多年,会的便会了,不会的学了也使不出来,听领导的就是了,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三、高层不愿意
高层通常有这样的心理:担心自己的能力与威信受到威胁,感觉员工学得少才好管;也有些高管自己遇到职业瓶颈,上不去又下不来,学什么没方向。
企业如何解决以上的三种员工在学习思想上的问题,让员工转变心态,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真正建立学习型组织,让企业可持续发展。
结合“基于员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理论,即指从员工职业规划与企业组织人力资源发展的两个角度出发,可以用以下的方式。
一、员工--从兴趣入手
他们渴望培训的内容是他们感兴趣的,并且他们是有时间参与的,这个时间最好不要占用他们的业余时间。其实,工作时间中员工的工作有这么忙碌吗?更多的是借口与抱怨,我们都懂得“有没有时间,是看事情重不重要”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需要去做的,如以下三点:
1、了解员工的学习兴趣,设置一些员工感兴趣的话题,如自我探索、自我认知、职场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等,让他们对自我与职业都有更多的了解,体现企业是真正地为员工发展考虑的,而不只是简单的“价值交换”;即便员工有一天离开企业,也是带着感恩与祝福。
2、培训的形式多样化,能寓教于乐,而不是死板的理论传输。
3、了解员工的性格、优势,做到人岗匹配,让员工对工作有兴趣、有热情,愿意主动积极地做提升。这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中层--以能力提升为主
中基层管理人员,他们渴望发展与尊重,渴望有自己的人脉资源的积累,他们关注的是能力提升与向上发展的通道。这需要人力资源系统和高层管理者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管理人员的能力优劣势,在劣势方面予以培训与提升;
2、给中层管理人员以适当的自主性,充分施展其能力优势;
3、外送学习,让其有更广阔的视野,同时有机会让他们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一些人脉资源。
三、高层--关注自我实现与平衡
高层管理人员,通常有这样的特性:
1、经济上的压力没那么大了;
2、工作也驾轻就熟了,在领域里不是专家也是半个专家了,但同时,也难免心生“厌倦”,因为工作来来去去都是那样;
3、在职级上,已走到了“金字塔”的顶端,向上发展到瓶颈了,
4、跳槽?懒得动了,企业在行业里也算是不错的了,去适应新环境,也变得有点不容易了,做生不如做熟。
5、但总不甘于生命就这样平平淡淡了,总在想:在保持现有状态不变的情况下,还能不能加点新鲜的“佐料”;这么多年来工作的心得、人生的阅历是不是再利用,给自己的人生多增加点价值。
所以,对于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需要考虑三种培训:
1、培训他们成为导师,去教授他人,一对一的指导也好,一对多的培训也好,制定工作标准亦可;
2、了解高管在工作以外的人生愿意,协助他们学习或实现;
3、让高管们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可以增加学习一些业余兴趣,为将来的退休生烽做一些准备工作。
很多企业总在担心:这样为员工考虑去培养他们,而不是为企业考虑培养员工。员工都走光了怎么办?
而真正了解到职业规划对企业的帮助的职业规划师们会说:
如果企业真正地能做到为员工的生涯做打算,员工还愿意走吗?(如果是你,你会轻意走吗?)如果走了,也是真正不适合企业发展的,走又有何可惜?
从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结合员工江南app体育官网入口ios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定是良性互动的,企业与员工“双赢”的!
延伸--纵观温州的民营企业这十多年的培训,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一、没有培训。那个最初级的阶段,以业务与赚钱为主,有产品就有市场,员工不需要培训。各种培训一阵风。如:5S、员工心态与素质、执行力、绩效考核等等。
二、企业主开始学习培训。老板们发现员工出去学习,学时一个样,回时又一个样。于是他们自己开始学习,从最初的老板思维到后来的EMBA,到各派管理理论,到国学,到现在灵修的流行,层次越来越高。
三、随着企业主的意识境界的提升,企业开始有培训部、有商学院、有定期的培训,有咨询式的培训,也有培训式的咨询。有一部分企业开始是真正地考虑到员工的发展、员工的幸福,似乎有些见效,但还是相当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