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在美国一场橄榄球上,观众惊讶地发现,看台上出现了4个机器仿真人,甚至还与观众打招呼,把周围人吓得不轻。
据悉,这些机器人是为电影《造物主》宣传造势,电影讲述的就是人类与机器人的战争。
尽管只是虚惊一场,但很多人担忧,如果机器智能再发展下去,是不是就没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了?
其实这样的争论由来已久,自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以来,已经有数不胜数的职业,被机器、自动化、电脑、AI取代了。
被机器取代的岗位,真的是数不胜数,比如幻灯片制作人员,被PPT取代;BP机接线员,被手机短信功能替代;印刷拣字工,被激光照排技术取代....
2015年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相比1999年的版本,减少了205种职业,而在《职业大典》以外,消失的行业至少上千个。
一代又一代新技术的出现,让人担忧,又让人无奈,因为技术只会不断迭代升级,因技术革命兴起的职业,也会被更新的技术革命取代。
在PPT取代传统幻灯片后,PPT美化师一度成为热门岗位,但现在的AI技术,已经能根据文本,30秒制作一份PPT了。
根据我们22年来对职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容易被AI、电脑、机器取代的职场人,主要有3种迹象:
第一种,不能为自己的决策负责
电脑能总结数据,算法能得出概率,但最终拍板的还是人,决策者要综合判断机会和风险,并对自己的决策负责。
但有部分管理者,他们并不需要为决策负责,甚至不用他们的决策,项目也能照常进行,那他们就很容易被取代了,那些被大厂清退的管理岗就是如此。
第二种,不能处理复杂或突发问题
什么是复杂问题呢?比如一家投资机构,决定某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前期会让资料收集岗大量搜集行业数据。
如今电脑检索能力愈发强大,用ChatGPT就能搜集很多资料,资料收集岗的可替代性很高。
从复杂的数据中,摸索出确定的趋势,整理成投资可行性报告,这只有分析师能做,目前大数据还取代不了他们。
什么是突发问题呢?比如急诊医生,要快速判断情况并及时抢救,他们当然可以等检查报告,但也会因此延误抢救机会。
而普通的化验员,他们的工序按部就班、没有变化,当步骤逐渐自动化了,就越发容易被取代。
机器算法能严格按照既定情况,但不一定能处理好突发状况,就目前的技术而言,部分地铁线路已经实现无人驾驶。
但人工智能还很难取代公交、卡车、特种车辆司机,因为后者遇到的复杂与突发情况太多了。
第三种,工作内容机械化、远离人性化
影视文学创作中的机器人,其刻板形象就是机械化、无同情心,但很多职场人的工作,反而更像个机器人。
某大厂为了搭建人才数据系统,大量聘用初级人事,把简历搬运到资料库,待系统建成,再将部分人事清退。
因为相关的简历调取,系统已经可以做到了,再也不需要人力了,有些HR只会录入查找信息,自然而然被取代。
但有的人力资源没法取代,他们能根据应聘者性格能力,判断是否能适合岗位,对于现任员工,他们又能解决其职业困惑。
懂得人岗匹配,能为员工做职业规划,这就是高度人性化的工作内容,这是系统平台不可替代的。
被技术取代者越多,职业规划的市场就越大
当数码相风靡之后,柯达胶卷说出了著名的“遗言”:“不是我们做的不够好,是我们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技术没有错,被技术取代的人,同样也没错。职业者被新的技术取代,既符合产业的发展规律,也符合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律。
但是规律是规律,遗留下来的职业问题,总要有人解决,就是职业规划师的工作
当产业变更越频繁,失业问题越普遍,职业规划师的市场就越广阔!
江南官网网址拥有22年的职业规划实践,仅从咨询客户的行业来源,我们就能勾勒出一次次产业变革。
十年前互联网浪潮,实体店受到巨大冲击,不少实体产业者寻求咨询;近几年来互联网电商开始下行,咨询人群中,大厂背景者有所增加。
职业规划师不易被机器取代
从决策负责、复杂情况处理、人性化这三要素,优秀的职业规划师,注定不容易被机器取代:
职业规划师的决策方案,要为客户的职业生涯负责任,是严格、严肃、严谨的职业,要确保一次治疗长久见效;
职业规划是复杂的综合性学科,牵涉到心理、社会、教育、管理、经济等学科领域,拥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实践性也特别强,需要系统学习训练;
职业规划不仅研究职业,也同样研究人,要深入了解客户的兴趣性格、职业倾向、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不是一纸表格就能判断的,是充分人性化的职业。
当然,AI大数据等新技术,可以帮我们优化MBTI、霍兰德等测评环节,但具体到个人职业问题的解决,还是要职业规划师去诊断治疗的。
所以,职业规划师这份职业,是对客户高度负责的,是高度专业性且复杂的,更是高度人性化的。
想要进入职业规划行业,“师傅”一定要找对找准,江南官网网址培养了上万名职业规划从业者,被誉为中国职业规划师的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