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悄然而至,第一批“00后”大学生正式步入社会,为职场注入“后浪”的新能量。一份面向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超四成受访应届生表示有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多数从大三开始规划。
大学生确定职业目标时重点考虑薪资福利和兴趣志向
学生A:她的职业设想是继续提升学历,争取进入高校当老师,在学术上有所造诣,成为像自己的导师一样受人尊敬的大学老师。“这一职业规划促使我不断地主动探索一些技能,有意识地锻炼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B:把职业规划比喻成小闹钟、指南针,“能给人提醒,即将要承担的责任,什么时候该去做什么事,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达成怎样的目标”。但她坦言,自己虽然已经大三,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职业规划,“能想到的就是尽量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吧”。
调查显示,65.9%的受访大学生已有清晰的职业规划,34.1%的人还没有。交互分析显示,研究生中已有清晰职业规划的比例更高,为73.7%。
学生C:非常在意工作环境,“在未来发展城市上,我会选择宜居、通勤方便的新兴城市,幸福指数更高。工作中,我喜欢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同事相处融洽能提高工作热情,和对岗位的热爱”。
学生D:非常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我认为入对行要比选对企业还重要。也很在意岗位的设定,这直接影响个人的成长空间、晋升空间”。
大家在确定职业目标时会主要考虑哪些因素?调查显示,薪资与福利(61.9%)、自身兴趣志向(58.1%)、个人能力(53.6%)是受访大学生最关注的三方面。其他主要还有:专业对口的行业领域(52.9%)、行业发展前景(40.6%)、未来工作稳定性(37.4%)、就业形势(36.2%)、个人成长空间(28.3%)、工作体面度(23.6%)、城市发达程度(22.5%)等。
但我们要尊重规律,无论是人的规律,还是职业发展的。也应看到,在看似宰制性的社会结构性力量面前,人可以也应该发挥能动性,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既能解决眼前现实,也能兼顾长期的方法。比如,对于中国大学生,职业随你规划或不规划,但一定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