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决定收入,收入决定生活。工作确定了人的生活地点和收入水平,这是个人成就、恋爱、婚姻、家庭的基础,也是未来生活的样式。工作收入由工作单位,工作层次,相应人才稀缺性决定。这些都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和本身能力决定的。社会关系有家庭原生的也有自己建立的,能力则完全是自己决定的。最后可归结为个人可以努力的地方很多。
警惕自己的舒适圈
常常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常年所处的环境形成的舒适圈当中,当一套流程和规矩你十分熟悉了之后,我们的大脑总会做出最有益最节省的方法——继续呆在熟悉的圈子中。
还记得当年因为收费站被取缔后痛哭流涕的收费员吗?才三十多岁的年纪就因为收费站被取缔后竟然“找不到工作”,要求政府帮她过活。
居安思危不仅仅是对未来的未雨绸缪,更是对你自己职业生涯塑造多样性和等待更好的机会。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大脑所形成的舒适圈能让我们祖先最可能的节省能量,但面对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舒适圈更多的是麻痹自我的“毒药”。
必要的维持终生学习和好奇心是打破舒适圈的最佳法则。
读一本书,对所有新生商业事物抱有兴趣,接触更多的行业和资源;这些不仅仅是个人保持最好状态的方法,也是你在面对职业天花板捅破的方法之一。
做什么职业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直“做”
大部分的初入职场的新人对第一份工作总会小心翼翼,其实大可不必。在必要的前提下第一份工作对自身的帮助是有利的,可一旦过去了某个时间点,要么升职要么加薪就成了大多数职场人跳槽或者继续干的原因之一。
而做什么职业到最后都会有一定的转机,真正可怕地是你一直做下去。“跨界”其实最早并不是现代社会的技能,中国古代很多伟大的书法家和画家的第一职业都是做官,画画和书法反而是兼职在做,国外的诸如达芬奇、马克思等等都不是某单个领域的大家。
而一家企业发展到最后,也一定会转型和多点业务并进。真正难的是在某个领域做到前10%,而要是在两个领域内做到前30%反而是比较容易的。
职业规划师说到,成功从来不应该按照名利来衡量,成功应该是我们利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改善其他人的境遇和周围的环境,比如分享经验、做创造性的工作、推动科技进步、做义工……这些都是我们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各种尝试。职业不是工作的全部,工作只是创造职业的手段。